查看原文
其他

反对“鸡娃”,不是要与学习为敌

大静 奴隶社会 2023-09-19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405 篇文章

题图:文中图片均来自 Pixabay 网站。

作者:大静,青年文化领域从业十余年,全职妈妈三年后,转行家庭教育,一枚人生规划只能跟随内心的 80 后。

在今天的大众语境中,“鸡娃”这个词挺招黑。对不少人来讲,看到这两个字时,如果不批判一下,好像都显得自己三观不够正。反对鸡娃的观点,在媒体环境中,几乎不存在争议。但事实上,它对很多家庭的困扰却没有因为一边倒的媒体声音而有所缓解。


一些家庭不受影响继续持续鸡娃;一些家庭认为可以鸡,但要鸡得高级;更多家庭的情况是,模糊地意识到鸡娃好像哪里不对,但因为内卷又不得不鸡,内心存在矛盾和困惑。


在这篇关于鸡娃的文章里,我们试图讨论一些对家长来说比较实际的、派得上用场的东西,包括:哪些行为属于鸡娃,哪些不是,差别在哪里?同样面对孩子的学业和发展,家长怎样支持才算健康?


我们从“鸡娃”的定义说开去。


参照百度百科,“鸡娃”的定义是——

给孩子打鸡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

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


定义中的行为就一定属于鸡娃吗?


事实上,在这样一个定义中,存在很多模糊的或者不完整的部分,造成家长对定义理解的差别。随着“鸡娃”这个词的热度越来越高,它还常常被用在不符合上述定义的语境里,误用、滥用,导致大家对此产生更多误解。对行为本身都判定不清楚,即便媒体的引导相当一致,家长们也很难坚定地跟随,做到不鸡娃。


我们试图将鸡娃的定义分解,并解读定义中的几处模糊地带,帮助家长更清晰地看到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被列在鸡娃的范畴之内,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正常积极的学习活动。如果家长们能够理解其中的原因,就会更清晰地做出选择,我们来逐一解读。


解读 1

从“给孩子打鸡血”,看内驱力与外部动机


字面意思是父母从外部激励孩子。根据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学习者的内在动力应该作为学习的主导动力,外部动力有它的价值,但不能超越甚至取代内在动机。


但在鸡娃的定义中,没有谈论孩子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情况,无从判断外部激励和内在动力之间的关系和比例。这个不全面的描述,会让鸡娃的定义存在模糊地带,也是容易引起家长对自身行为产生困扰的原因之一。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孩子内驱力十足,家长增加一些合理的外部动力,会对孩子有所支持。但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学,内在动力已经很低了,这时家长一味加强外部动力就是不健康的,反而会适得其反,把孩子越逼越远,反而丧失掉原有的内驱力。


这种情况,需要父母足够重视。这时,孩子需要的不是外部动力,而是恢复对学习、甚至是对生活的兴趣与信心。其中,首要的一步就是,在亲子关系中,通过体验到父母稳定的爱与接纳,帮助孩子恢复对自己价值感的信心。


解读 2

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看期待对孩子的影响


这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相当高的期待。期待是人之常情,通常家长很难对期待保持警觉,刻意地去注意区分期待是否过度。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如果是适度的,会让对方感受到被祝福,有希望感,鼓舞自己积极进取;如果超过一定程度,期待过高,不符合孩子自身的情况,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或者期待忽视了亲子双方分别作为独立个体的合理边界,比如,无视孩子的想法,固执强硬地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意愿行事。


超过合理程度和边界的期待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造成影响,前者会让孩子被外在标准裹挟,自我评价不稳定,过于依靠外部标准,认为抛开外部标准自己就没有价值,不会有人认可我、喜欢我、爱我;后者会让孩子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做选择判断时,反而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永远不可能成为他自己。


心理问题存在滞后性,人格发展中埋下的隐患在一定时间内不易被察觉,而在人格发展方面遗留下来的问题却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从根本层面,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方方面面。


解读 3

从“为了孩子能读好书”,看成才目标


这一点乍看起来无可厚非。但读好书,取得好成绩,确实不是成才的唯一的标准。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是多元的。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九个范畴,包括: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韵律、人际沟通、自我认知、自然观察、生存智慧。


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意识到人才的多样化,有的孩子适合读书学习,有的孩子擅长运动。希望不擅长数理逻辑、更擅长身体运动的人往学术研究方面发展,这样的做法显然经不起推敲。



如果孩子确实在数理逻辑方面学有余力,家长看到孩子发展的需求,用心选择并提供支持的教育资源,这种做法并不是前述定义中的“鸡娃”,而是在看见孩子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虽然这不是每个父母都被要求做到的必选项,但并不应该被否定,甚至归类在鸡娃的队伍中。判断鸡娃与否,重点不在于一个孩子学了多少、相比同龄人是否在提前学,而是在于提供教育资源时父母是否看到、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解读 4

“不断地、不停地”学习,埋下哪些隐患?


这两个词可能是定义中非常刺眼的部分。虽然其中不存在太多争议,但因为内卷、竞争的焦虑,以及对鸡娃危害的不了解,很多家庭明知故犯。


孩子在学习中投入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的休息和娱乐,这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损害,也让孩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全面发展底层能力。


除学习之外,孩子需要了解并练习如何与同学、老师、父母相处,该怎样面对青春期的爱意萌生,面对挫折失败时怎样调节应对等等,让底层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青春期,孩子们还要留出足够的空间来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希望学习什么专业,从事怎样的工作等等,并结合一次次地实践反馈去不断地探索、修正。这在发展心理学中被称为探索“自我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


现实中,一些孩子升入大学后,突然没有了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和自我同一性没有得到发展相关;还有一些学业拔尖的孩子,在升入名校后,在一群优秀的同学中失去了原有的光环,自己无法调节适应,不知道如何与它人相处、合作,这是此前底层人格没能全面发展埋下的隐患。


解读 5

“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是否有效?


这一点对于大多数没有教育理论背景的家长来说,比较容易产生误解。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主动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孩子的学习不应当由家长来主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完全不能参与。


当家长能够看到孩子的学习需求,来辅助支持资源时,孩子其实对学习的安排是掌握了主动权的。有时,家长的参与也会误打误撞,但概率较低,父母可能是在强制安排学习活动,但正好符合孩子的学习兴趣,这也可能会发生主动有效的学习。


如果仅仅将一些表面现象牵强地附加上因果关系,就会让父母及学生本身对安排学习的效果产生不稳定、不一致的感受和理解。


由于没能看清引发有效学习的真正原因,使孩子主动学习的需求得到支持与满足,因此,家长在考虑如何参与安排学习活动时,始终处于困扰与盲目的状态中。


解读 6

从“让孩子去拼搏”,看如何克服困难


这又是一个缺乏背景信息的模糊描述。


拼搏意即拼尽全力。孩子的发展不会始终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当孩子产生放弃的念头时,让孩子坚持拼尽全力,家长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做法。


引导和逼迫强制有可能都会引发孩子尽全力坚持、不放弃的行为,但孩子在其中的感受完全不同。引导孩子的方式中,家长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孩子在心理和行动上得到支持,并在和父母同行的过程中学习到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样的支持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都会给孩子带来力量与启发,更有勇气独自面对人生之路。

但在逼迫强制的方式中,孩子并没有感受到父母的接纳,会觉得好像被父母硬生生地推出去面对困难,还会担心如果不能完成父母的要求,就会受到责备,令父母对自己更加失望,这加剧了孩子在困难处境中的心理压力。


希望孩子有拼搏的勇气、动力和决心,父母需要给予足够的爱与支持,而不是置身事外地一味严格要求。孩子的内心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在此之上的拼搏就会是积极健康的努力,而不是后患无穷的鸡娃。


小结

对上述解读进行梳理


一、鸡娃行为对孩子带来的危害主要集中在:


  • 损害身体健康;

  • 破坏内驱力;
  • 未能探索并发展自我同一性,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自我评价过度依赖外部标准,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
  • 人格与底层能力未能得到全面发展,难以拥有未来社会所需的个人综合能力。


二、支持正常学习活动与鸡娃的区别在于以下方面:


  • 确保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 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孩子本身,外部动力仅为辅助;
  •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除学习之外,重视孩子底层能力的全面发展;
  • 父母的期待合理,有边界;
  • 遇到困难与挫折,孩子的内心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接纳。


反对鸡娃,并不是提倡与正常的学习活动为敌,不是盲目地让孩子们少学、不学,甚至误以为只有从学习之外才能获得快乐。


事实上,学习本身并不是一件带来痛苦的事,学习知识、了解世界会让孩子从学习本身获得深层次的满足与快乐;学习中持续不断地精进、突破、解决问题,会让孩子因自我提高而感到快乐。与此同时,教育开启心智、培养人才的作用和责任始终如一。


如果希望能影响到家庭中具体的行为选择,就需要帮助家长搞清楚正常的学习活动与鸡娃行为在上述模糊地带中的区别,为正常的学习活动正名,这也是在帮助家长不仅知道不能做什么,更需要知道可以怎样做。


其实,合理鸡娃的背后,是家长能够看见孩子,接纳孩子是“普通人”的那一面。「一土全村」家庭教育从手、脑、心三个维度,设计了适合家长的学习框架、育儿实操办法,帮助家长从“知道”到“做到”。 全村 2 周年特惠,现在购买可以省 ¥ 200,欢迎你的到来。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中国的教育,需要回归常识


逃离算法收割,维护孩子做普通人的权利


《小舍得》|内卷时代下,上岸其实是离岸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更好的家庭养育社区,一土全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